close
 

The Walk_2.jpg 

近期最迫不急待想看的電影之一,就是這部《走鋼索的人》;由勞勃·辛密克斯執導、喬瑟夫·高登-李維主演。
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及相關紀錄片《偷天鋼索人》,敘述一名熱愛走鋼索特技的法國人菲利浦·佩帝,如何在各方阻撓下,完成在當時世界第一高樓雙子星大廈高空走鋼索的創舉。

由於《偷天鋼索人》當時得到各方肯定,不只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殊榮,也有不少看過紀錄片的人跟我談過,菲利浦·佩帝這個人的故事實在非常精彩;因此在上映前,我就已經等不及了!

雖然故事主要重點是在雙子星大廈的挑戰,但前面花了很長的時間交待他為何迷上走鋼索。這讓我想到,在看這部電影預告時,有不少人都會在我耳邊不解得問「為什麼他要做這麼危險的事?」我想關於這個問題,電影雖無法解開眾人的謎惑,但至少會給予一個解答。

整部電影出乎意料的地方,在於輕鬆的氛圍比想像中還輕鬆(這是什麼爛形容);雖然跟配樂很輕鬆愉悅有些關係,但劇情真的只有最後最後最後才開始緊張刺激,前半部都是很循規蹈矩的解釋他為了走鋼索做了哪些事,例如從自學到拜師學藝,怎麼認識女主角跟他後來的夥伴,以及他中間經歷了哪些失敗或成功的經驗。順道一提,可能因為男主角菲利浦·佩帝是法國人的關係,片中有些電影手法以及配樂都充滿歐洲電影的味道,個人還喜歡這些小地方的。

The Walk_1.jpeg 

講到菲利浦·佩帝是法國人這件事,就不得不讚許喬瑟夫·高登-李維的用心!他為了詮釋這個角色學習法文,更連講英文的時候都帶著明顯的腔調;當然,身為亞洲人的我無法理解他究竟發音正不正確,或是腔調到底像到什麼程度,但至少當他說話時,我真的常常會有英文不是喬瑟夫母語的錯覺。
另外,喬瑟夫·高登-李維也將男主角的心靈成長有層次的刻劃了出來。一開始他對於自己的堅持,就抱著崇高到近乎傲慢的理念;中間更一度走火入魔到只在乎自己,無視於他人的感受;直到最後計畫執行時,他才體悟到,這些成果都是凝聚眾人之力才淬煉而成的,而當他終於發自內心瞭解時,才終於完成了真正的藝術。

其他演員的表現也令我印象深刻,尤其是飾演男主角走鋼索師父「爸爸魯迪」的班·金斯利。這個師父每次出場都給人很強烈的感覺,他嚴厲、與菲利浦總是不對盤;但在指導菲利浦的期間,他市儈的表面下卻隱含著一顆溫柔的心;而菲利浦要前往美國前,才讓觀眾感受到他其實擔憂著菲利浦,那樣矛盾卻又深刻的情感,宛若父子般,令人動容。

下圖是菲利浦·佩帝本人當時在雙子星大廈上的攝影。

The Walk_4 

因為在雙子星大廈之間架起鋼索是違法行動,因此中間企劃及執行的過程頗有類似偷天換日的味道,加上實際動手時總是有超出意料的阻礙,所以充滿了機智、緊張、刺激等元素!

而整部戲的高潮就是在菲利浦走上雙子星之間鋼索的瞬間。 即使我心裡知道喬瑟夫·高登-李維事實上是在綠布幕上行走,但這部分我依舊看得頭皮發麻,尤其我會不斷想到,當時真的有個人是這樣走在上頭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個橋段也有觸動我心的時刻。這邊就又要提到他的師父「爸爸魯迪」;「爸爸魯迪」曾教導過他,對表演者最重要的一課,就是致敬;表現出自己對觀眾的感激之意。然而當時的菲利浦不論如何行禮都被打回票,「爸爸魯迪」指出他的敬禮都並未發自內心,可菲利浦年輕氣盛、心高氣傲,無法理解自己哪邊出了錯。直到他在雙子星鋼索上的那一刻,才終於理解到一切的一切都是這麼值得感謝,而他也終於做出了最動人的行禮。

這邊另一個我驚訝的地方就是,作曲家使用了紀錄片中也有出現的配樂,帶有致敬的意味,那首曲子就是貝多芬的鋼琴名曲《給愛麗絲》。《給愛麗絲》美麗的鋼琴樂音,也成功營造了身體在鋼索上步步為營,心靈卻寧靜祥和的反差感。

The Walk_3.jpg 

但這部電影也有我個人不是很欣賞的地方,那就是大量使用旁白。雖然可以說是種刻板印象,但我真的一直覺得旁白是很懶惰的敘事手法,而且時不時得會打斷我的情緒。儘管導演可能是一開始就想做出有說書人的感覺,可個人認為還是有些太過頭了;比起大量的旁白交代角色的心靈變化,我更喜歡自己去揣測演員臉上的一頻一笑、眉眼神情,用心感受那些語言之外的情感。

不過,整體而言,《走鋼索的人》確實是部上乘之作,他在高空上放手一搏的驚險與不安,卻成就我心中的正能量及寧靜。為什麼要冒險?因為這才是人生。我們的人生,不也像走在鋼索上一般,試圖找尋平衡,只為求得險惡之中,那微小的平和。



資料來源:
維基百科
GOOGLE


arrow
arrow

    あおい ( Aoi 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