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膛史 

我其實很喜歡看科普書,因為可以從中學到許多平日難以觸擊的知識,但有時會很擔心內容與用辭是否會太過艱深,讓腦袋無法負荷。所以當我看到非常簡明易懂的科普書時,就會非常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緣分,也會很感激這位作者。
這本《開膛史》就是這麼得我心的科普書!

開膛,顧名思義就是開腸剖肚;但不用擔心,這並非一本血腥病態的書,這邊的開腸剖肚指得是一件造福人類的重大技術 ─── 外科手術。
在人類的生活中,周遭每一項物品、技藝,抑或是習慣,都是有數以萬計的故事堆疊而成;在漫長的歷史中,醫學的發展也不例外。作者蘇上豪本身就是醫者,專業的知識學養,再藉由親切生動的文筆書寫後,讓整本書讀起來津津有味。

整本書從開山祖師爺起頭,沒有人能料想到,外科醫師的前身竟然是理髮師!原來,那些在古代需要動刀的事情,多半都是在剃頭時一併解決。此外,書中當然有提到許多專業的手術或醫療器材的演進,麻醉、消毒、生髮水、威而鋼、縫線等等;但有趣的是,也有提到不少我們從未細想過的事情,例如,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有了勤洗手的概念呢?

而我喜歡《開膛史》的另一點是,做為醫師,蘇上豪除提供趣味盎然的知識外,在書本的後半段其實也希望讓讀者思考的現今醫療的問題,最直接的,莫過於岌岌可危的健保。另外,也有篇幅專門探究病名是否帶有歧視意味,以及醫療逐漸走上廣告化的趨勢等。當然,作者的意見,終歸只是意見,重要的是,讀者能否在閱讀過後,也開始去思索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,對此不再冷漠,進而改變某些逐漸崩解的現況。

而我個人在看完這麼精彩豐富的書後,除了感到通體舒暢外,卻也想來談談國內科普書來源還是翻譯書居多的現象。放眼各大線上書店,在科普一類,便會發現台灣的作者少之又少。雖然翻譯書能在台灣發行,想必也是出版社認為有其品質及可讀性,但有時翻譯書還是會有不夠通俗流暢的問題,使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還是存在;當然我也明白這與我國對翻譯的待遇等等有關,因此也不忍苛責。但若是出自台灣作者,我們與其之間的差距就相對較小,也比較能意會某些幽默或描述的寫法,能吸收得自然就更豐富。

這些不重要嗎?不,這些很重要,因為書是吸收知識的重要媒介之一,它能帶你通往意想不到的目的地。就像鞋子合不合腳的問題一樣,若這是雙穿起來舒適的鞋,走到目的地的路,勢必會輕鬆許多。

arrow
arrow

    あおい ( Aoi 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